求贤文

    贤者,士也。士者将从上古,无古风之人必不能为士。前人言:“训诂者,学问之最下”,以此类推,现代知识分子、专家之流,只是末学技工而已。士者,既怀高节,见解又与今不合,必然落落寡合于世。

    然而革故鼎新,非贤士不兴。得一贤则兴一事,不得之事与愿违。最明显的例子有如中国足球、教育、医疗。早在1991年,我读书的时候,有很多球迷追捧中国队。当时我说:中国队太差了,这样一支队伍甚至拚凑一支学校联队就能摆平他;那些教练也只会糟蹋人才,不如根本没有教练。同学们都说别看国家队窝囊,踢一帮学生跟耍一样。我就不信这个邪。事实呢,后来一个小国家我忘了是巴林、还是卡塔尔,还没有我国一个城市人口多,一些读书娃临时组建起来就把中国队扫地出局。我得出结论,象中国队这样一支弱旅,永远不要谈对谁有把握,所谓足球情结都是自欺欺人。后来多年的历程证明了中国足球就是阿Q。中国教育大家也都知道出了问题,可是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?病根就出在这帮教育家身上,应试教育只是病标而已。又,西医在如今逐渐沦为一种外道,化学药物、器官置换成了杀手锏,病人成了试验品和宰割的对象。很多台面上的学术精英,早已成为民族的丑类。凡此种种,都有待于贤士的出现而兴利除弊。

    士虽珍贵,但是得不到时人的称赞,不能自见,必待能见之者而后作。我虽一介布衣,雅好古风,正是士之知己。你有任何远见卓识、不移之志,都欢迎与我切磋。或许我能尽一分力。叶公好龙,不是我辈风格。记得以前没饭吃的时候,我不肯拿贴着照片的简历去求职。心里自忖:“我又不是插标卖首的”。于是写了几行自荐短文:“天下事,商场事,烂熟于心,掌上观文;人间情,网络情,通达在胸,笔底生风。文比相如,智崇孔明。千金犹薄,三顾为轻。不愿追蝇逐臭,欲闻引鸾招凤。但求立锥之地,且安飘蓬之身。若得鱼水之好,必尽绵薄之能。纵非风云之会,不负羹饭之恩”。可是到头来却没有一个公司赏脸。你大概也有类似的苦闷吧。

    只有一种妄人不能获我响应。这种人目前很多,造作杂术,自欺欺人。士必有方正之德,不能有守,则将入妄。对此惟有哀悯而已。

    求贤若渴,来慰孤独!